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云岭青年挺膺担当」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王敏奇——澜沧江上好渔人

体育正文 198 0

「云岭青年挺膺担当」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王敏奇——澜沧江上好渔人

「云岭青年挺膺担当」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王敏奇——澜沧江上好渔人

糯扎渡镇大歇场 供图 西盟木鼓 记者 高玥 摄(shè) 老达保音乐小镇(xiǎozhèn) 供图 近年来,普洱市着力建设旅游城市,坚持农文旅融合(rónghé)、文商旅结合,培育壮大旅游业经营主体,丰富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普洱场景。通过以点带面、以文促旅,推动普洱文旅产业重点突破、多点开花、亮点(liàngdiǎn)频现,从一时火热向全年火热,从一地精彩(jīngcǎi)向全域(quányù)精彩转变。 以文促旅,擦亮文化旅游新场景(chǎngjǐng) “五一”假期,墨江哈尼族自治县(mòjiānghānízúzìzhìxiàn)的“抹黑脸”活动火爆出圈,点燃假日经济。全县共接待游客26.97万人次、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36.63%,实现旅游消费2.67亿元(yìyuán)、同比增长39.79%。 “抹黑(mǒhēi)脸”是哈尼族的传统习俗,通过互相涂抹锅底灰来驱邪避灾(bìzāi)、传递幸福。今年“抹黑脸”活动的“出圈”,是文化魅力的体现,也是当地多年来深挖文化旅游资源,不断探索创新结出的硕果。墨江县通过邀请专业团队策划、地区联动宣传、创新形式“破圈”等多点发力,让民族文化与(yǔ)旅游业有机(yǒujī)融合,成为助燃经济的特色文旅(wénlǚ)IP。 以(yǐ)文促旅、以旅彰文是墨江成功的密码,也是当下普洱(pǔěr)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。“五一”假期,普洱市文旅系统以民族文化(wénhuà)为内核,推动(tuīdòng)传统节(jié)庆向沉浸式体验升级。墨江县国际双胞胎节通过风情(fēngqíng)巡游、哈尼抹黑脸狂欢等活动,全网曝光量领跑全市;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(nà)允神鱼节以万人捉鱼、民族团结联谊联欢暨电音泼水狂欢等活动,吸引游客深度参与;西盟佤族自治县(xīméngwǎzúzìzhìxiàn)将县庆与木鼓节有机结合,推出“木鼓杯”佤族织锦秀、“拍了萌”狂欢等活动,充分展现了西盟佤部落的魅力风情……普洱市探索“一县一特色”发展路径,推动旅游价值持续攀升。如今,奔着文化深度体验而来的游客不仅成为消费(xiāofèi)主力,更(gèng)化身当地文旅最好的“代言人”。 要让旅游业“长红”,离不开文旅活动的持续“造血”。普洱市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独特性,策划“一月一主题”文旅消费(xiāofèi)促进(cùjìn)活动,除了办好各个节庆活动外,以“左手咖啡右手茶”的城市文化符号为依托,打造入也集市、无界茶生活、茶咖潮玩(wán)等特色体验活动;结合茶咖文化、红色(hóngsè)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(yōushì),策划研学游、亲子游等旅游路线和项目激活“暑期经济”;坚持14年(nián)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到普洱大剧院演出,连续2年举办新年音乐会……通过“内容(nèiróng)创新+流量转化(zhuǎnhuà)+全链服务”,不断升级和拓展文旅消费场景。 2025年(nián)春节期间,全市(quánshì)(quánshì)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221场次,接待游客(yóukè)325.12万人次(wànréncì)、实现(shíxiàn)旅游花费34.3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3.71%和13.21%。“五一”期间,全市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315场次,接待游客207.32万人次,增长33.04%;实现旅游花费20.5亿元,增长36.03%;全域文旅“消费生态圈”逐渐显现。 连点成线,构建全域(quányù)旅游新格局 马蹄声里,茶香氤氲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景区“高老庄”茶坊里,游客能在蒸腾雾气中亲制(zhōngqīnzhì)专属茶饼。从杀青、揉捻、晒青到压饼,再亲笔绘制茶饼包装纸,沉浸式学习贡茶(gòngchá)的制作(zhìzuò)工艺成为那柯里这个茶马古道重要(zhòngyào)驿站里备受游客欢迎的项目。“早上(zǎoshàng)9点游客就来了,他们对制(duìzhì)茶技艺很感兴趣。我们教他们做茶,人多的时候一天能做几十饼。”“高老庄”的经营者高仕兴说。 而在位于思茅区茶马(mǎ)古道遗址的茶马古城,夜市经济悄然兴起(qiǎoránxīngqǐ),围炉煮茶、沉浸式夜游、古装NPC互动等场景广受游客好评,“五一”期间累计(lěijì)接待游客15万人次,增长51%。 作为茶马古道的(de)源头,普洱持续推进(tuījìn)思宁墨古道沿线的村落、古镇(gǔzhèn)、遗址等重要场景重塑赋能(fùnéng)提升,连点成线,构建以茶马古道为核心的旅游区。思宁片区茶马古道沿线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个,2022年启动墨江碧溪古镇改造建设项目,计划投资3亿元,将碧溪古镇建成普洱茶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特色古镇。打造了宁洱那柯里、磨黑古镇等特色旅游村寨(cūnzhài),2024年那柯里村实现旅游收入1.6亿元,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(dá)4.3万元。 作为普洱重要文化(wénhuà)符号的景迈(jǐngmài)山,自申遗成功以来知名度不断提升,游客络绎不绝。借势(jièshì)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品牌,普洱全市文旅系统通过国际性茶文化盛事“景迈山魂·万国茶会”系列活动(huódòng)及山康茶祖节、百家(bǎijiā)宴会等民族节庆活动,为“五一”假期景迈山预热造势。假日期间民族篝火晚会(wǎnhuì)、哎冷山徒步等活动持续引流,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累计(lěijì)接待游客1.54万人次、同比(tóngbǐ)增长12.5%。同时,景迈山与孟连神鱼节、西盟木鼓节形成IP共振,“绿三角”片区新增游客7.53万人次,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凸显。 近年来,普洱市紧扣资源禀赋和发展目标,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,明确中(zhōng)心城区城市性质为旅游(lǚyóu)城市,发挥景迈山世界遗产、茶马古道和中老铁路的引领带动作用,全力打造以中老铁路为纽带的思宁江墨(思茅、宁洱、江城、墨江)核心旅游带,以景迈山为支撑(zhīchēng)的澜孟西(澜沧、孟连(mènglián)、西盟)“绿三角”旅游带,以哀牢山无量山为载体的景景镇(景东(jǐngdōng)、景谷(jǐnggǔ)、镇沅)“两山”旅游带,推动(tuīdòng)普洱旅游重点突破、亮点频现、多点开花(kāihuā)。通过以点带面、连点成线,实现从一地精彩到全域精彩的转变。 做优(zuòyōu)服务,提升游客出行幸福感 今年春节假期,面对突然袭来的寒潮,普洱(pǔěr)市、思茅区两级(liǎngjí)文旅部门联合相关企业在志愿服务点开展暖心送姜茶活动;在刚过去(gāngguòqù)的墨江国际双胞胎节上,墨江县将“抹黑脸(liǎn)”活动中的锅底灰(huī)升级成用咖啡粉和植物炭黑制作的可食用级黑粉,让游客在尽享(jǐnxiǎng)节庆后方便清理,没有后顾之忧;孟连县推出“通关绿波+车位共享”智慧服务系统,实现文旅市场安全零事故、服务零距离、投诉趋零化……一项项有温度(wēndù)、暖人心的服务,送到游客身边,提升旅游体验的质感与温度。 旅游服务是(shì)连接旅游资源与游客的“最后(zuìhòu)一公里”,既是软(ruǎn)实力也是硬道理。普洱市以游客为中心,一方面创新开展干部联系企业(qǐyè)、政企双月见面、无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等机制,深入听取企业诉求,部门联动协调解决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促进市场主体倍增。另一方面不断提升(tíshēng)(tíshēng)服务软实力,强化行业诚信体系建设,完善安全(ānquán)保障措施,持续(chíxù)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,提升“接诉即办”效率,涉旅投诉24小时办结率100%,游客满意度95%以上,近5年来文旅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。全市组建志愿服务队伍6055支(zhī),累计招募注册志愿者51.92万人。 文化加码让旅游有深度(shēndù),区域联动让旅游有广度,做优服务则让旅游显温度。以茶咖文化、生态资源(zīyuán)、民族文化等为依托,以优质服务为辅助,普洱市正形成“全域旅游+特色(tèsè)IP”的格局,在山水(shānshuǐ)与文化之间谱写文旅产业发展新篇章。 云报全媒体记者(jìzhě) 高玥 胡梅君 5月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,茶林叠翠,歌声悠扬。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(jiàqī),这片被誉为(wèi)(bèiyùwéi)“拉祜族文化活态博物馆”的土地迎来25.47万人次(wànréncì)游客,创下2.5亿元旅游收入。从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(gǔchá)林到诗意栖居的大歇场,从歌舞之乡老达保到茶马古道的斑驳印记,澜沧以茶为媒、以歌为桥,成为云南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。 清晨的景迈山云海翻涌,古茶林(chálín)间布朗族老人的采茶歌随风飘荡。2023年申遗成功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,成为普洱市最炙手可热的旅游(lǚyóu)目的地之一(zhīyī)。“这里的每片茶叶都带着故事。”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婷在糯岗古寨体验制茶工艺时(shí)感慨地说。 作为(zuòwéi)全球首个茶(chá)主题世界文化遗产,景迈山不仅拥有2.8万亩千年古茶林,更孕育了布朗族、傣族、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人茶共生的生态智慧。沿着“芒埂观景台—糯岗古寨—翁基古寨”的经典路线,游客可徒步穿越古茶林,在布朗族传统干栏式民居里品一杯(yībēi)火塘烤茶,聆听茶马古道的传奇。“我们寨子80%的家庭都开了民宿,游客来了能住下来(xiàlái),才能真正感受茶文化(cháwénhuà)。”景迈大寨村民岩温(yánwēn)说。 “芦笙(lúshēng)一响,脚板(jiǎobǎn)就痒!”在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,澜沧县拉祜族摆舞非物质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代表性传承人李娜倮正带领村民表演《快乐拉祜》。“五一”假期,老达保音乐小镇接待游客1066人次,实景剧演出场场爆满。舞台上,多声部无伴奏(bànzòu)合唱《打猎歌》震撼人心;舞台下,游客们跟着《摆舞》节奏欢快起舞(qǐwǔ)。 “我们村人人会唱歌,跳舞就像吃饭一样(yīyàng)自然(zìrán)。”村民张娜朵介绍,老达保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:陀螺(tuóluó)坊、根雕坊展示传统技艺,咖啡屋、露营基地提供时尚体验,非遗市集上柠檬凉粉、古树茶等(děng)特产供不应求。2024年翻新的民族文化传承馆,更以实物(shíwù)、影像(yǐngxiàng)记录着拉祜族的农耕文明。“游客不仅能看(kàn)演出,还能亲手做一把芦笙,这才是活态传承。”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党支部书记彭娜儿说。 茶马古道的(de)蹄印,在澜沧江畔的大歇场村沉淀出独特的文化印记。“五一”当天,“那江 那山 那道”农民(nóngmín)诗会在此启幕,15位村民化身“田园诗人”,携(xié)原创诗歌登上舞台,开启了一场土地与(yǔ)星辰的对话,让200余名游客触摸到乡村的诗意灵魂。 糯扎渡镇大歇场村曾是马帮驿站,如今变身文旅综合体,集“中国最美(zuìměi)文化(wénhuà)空间”“全国乡村村晚示范点”“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”“云南省文化创意(chuàngyì)(人才)孵化基地暨艺术家第二居所”等多项荣誉于一身。依托实(shí)景山歌剧《马帮铃响》的(de)沉浸式演绎,游客仿若(fǎngruò)置身当年马帮的风云岁月;草皮街非遗市集活态展示各类传统技艺,传承文化根脉;“一生一世爱情湖”浪漫IP的打造,吸引无数(wúshù)情侣前来打卡。近年来,“文化+旅游”的创新模式,让大歇场村成为体验古道风情、触摸(chùmō)乡土文脉的热门之选。 从景迈山的申遗效应到老达保的文化(wénhuà)变现,从大歇场的古道新声到糯扎渡的农庄经济,澜沧旅游的“出圈”密码,在于对“共生”的深刻(shēnkè)诠释。“我们要让(ràng)每个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度体验(tǐyàn),让游客从过客变为(biànwèi)住客,让乡村留住乡魂,让游客记住乡情。”澜沧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 云报(yúnbào)全媒体记者 胡梅君 沈浩 普洱市(shì)加快政务服务模式创新—— 走进位于普洱市中心城区北部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,大厅里前来办事的群众(qúnzhòng)熙熙攘攘。工作人员告诉(gàosù)记者,政务服务大厅通过加大“无差别受理”综合窗口的设置,持续优化群众办事流程,减少群众等待时间(děngdàishíjiān),实现(shíxiàn)便捷、高效办事服务。 “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在一处(yīchù),实现只进一扇门、能办所有事,我们从来不会跑错,很方便。”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计划在思茅区新设(qūxīnshè)一家公司,到政务服务管理局提交(tíjiāo)了登记材料。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迅速对材料进行了审核,并(bìng)一次性告知了所需补充和完善的信息。李先生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,很快(hěnkuài)就补齐了所有材料,不到两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。 市、区(qū)政务合一的服务模式(móshì),是普洱市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。通过(tōngguò)“市区合一”“综窗集成”等服务,集中处理市、区两级(liǎngjí)65个部门的2271项行政审批(shěnpī)和公共服务事(shì)项,采取“1+8+N”模式(1个综合(zōnghé)服务区、8个主题服务区、N个个性化服务区)分主题、分区域设置办事窗口,打破了市区层级和部门、股室界限,其中无差别综合服务区通过14个综合窗口,集成了57个部门的1164个事项,把“一揽子事”变成(biànchéng)“一件事”,大幅压减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,提高行政审批效率。 “无差别受理窗口让(ràng)群众实现‘一窗办(bàn)’,将行业单事项主题窗口向‘高效办成一件事’集成办窗口转变,统一提供咨询、引导、受理、办理等服务,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(bùmén)协同办。”思茅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瞿生陇介绍,目前新(xīn)开办企业从工商登记注册到公章刻制、发票申领(shēnlǐng)、银行开户、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已实现“一窗通办”。 今年以来,公安服务区“一窗通办”服务再升级,实现市、区两级公安机关窗口业务受理跨(kuà)层级(céngjí)、跨警种授权,彻底破解了群众多次取号排队、办事烦琐等难题。市场监管(shìchǎngjiānguǎn)、税务(shuìwù)、公安、银行(yínháng)、邮政(yóuzhèng)等相关业务统一规划设置企业服务窗口,设立“新设企业专区”,只要材料准备齐全,新办企业从递交材料到工商、税务、银行等事项办理,再到最后领取证照、刻制公章、拿到发票只需半天,极大地(dì)缩减了企业开办的办事时间。 2016年起,普洱市(区)政务(zhèngwù)服务中心迁入新址办公,开启政务服务改革、提升政务服务能力,以(yǐ)“党建+政务服务”为着力点,扎实推进党建引领,持续赋能特色服务品牌创建。当前,普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突出服务提优(tíyōu)、管理提质、环境提档,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、服务供给(gōngjǐ)规范化、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工作。以“市区融合一窗(yīchuāng)办、关联事项集成办、异地事项跨域办、走出窗口辅导办、足不出户上门办、早市夜市延时(yánshí)办、专业队伍帮代办(dàibàn)、办不成(bànbùchéng)事兜底办”的“八办(bābàn)”服务为引领,擦亮“在普洱,政务服务事项都好办”的“普好办”政务服务特色品牌,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。 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对前来办事的(de)群众(qúnzhòng)实行最终兜底服务(fúwù)。窗口采取专人坐岗、领导接访相结合的方式,为企业群众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,提供兜底服务,构建窗口收集、分析、解决问题(jiějuéwèntí)的工作闭环,让群众办事事事有回应、件件有落实。 聚焦民生需求,打造(dǎzào)暖心服务(fúwù),延伸便民服务触角,为老弱病残孕等(děng)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,梳理主城区身份证、残疾证、医保新生儿参保、门诊(ménzhěn)慢特病病种(bìngzhǒng)待遇认定以及不动产登记授权委托书面签等18个预约上门办事项,将受理窗口移至群众“家门口”,让特殊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“背包服务”带来的便利。 2024年,普洱市(shì)(区)政务(zhèngwù)服务(fúwù)中心累计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21236件,提供早市夜市、节假日服务、延时服务3110件,办理“上门办”86件、“跨省通办”事项47605件,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(mǎnyìdù)持续提升。 云报全(quán)媒体记者 沈浩 胡梅君 普洱首个集充(jíchōng)换电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服务站投入使用 近日,普洱市首个集充换电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服务(fúwù)园区——景谷新能源重卡(zhòngkǎ)服务站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式落地投入使用。 景谷新能源重卡服务站占地面积约119亩,以配套智能充换(huàn)电基础设施系统为主,拥有一座M7换电站及22台400千瓦充电桩,同时拟规划建设多元功能区域,打造集超级快充、智慧仓储、快捷(kuàijié)换电、便民服务(biànmínfúwù)于一体的现代化新能源汽车服务园区。如今整个园区可满足22辆重卡或(huò)44辆小车同时充电,换电站采用(cǎiyòng)纯自动化模式,驾驶员可独立自主操作,5分钟即可完成换电,即换即走(zǒu)。 据悉,该服务站建设需要新装3台总容量为7000千伏安的变压器,南方电网云南普洱景谷供电局立即开展现场(xiànchǎng)勘查,现场制定供电方案,协调施工资源(zīyuán),开通绿色通道,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(xiánjiē)。施工期间,成立专班全程跟踪,提前协调带电作业、计量(jìliàng)装置安装、安全验收等工作,一个月内完成带电线路搭火,一次性送电成功。从坐等(zuòděng)审批到(dào)主动(zhǔdòng)跑办,从按部就班到并联提速,在优质的电力服务下,真正实现供电高效充电无忧(wúyōu)。此外,为保证服务园区后续发展,普洱景谷供电局已规划新增一条10千伏线路,保证供电稳定可靠。 记者 沈浩(shěnhào) 通讯员 芶代岚
「云岭青年挺膺担当」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王敏奇——澜沧江上好渔人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