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走进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聆听子弟兵与红领巾的暖心故事

体育正文 147 0

走进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聆听子弟兵与红领巾的暖心故事

走进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聆听子弟兵与红领巾的暖心故事

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,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(zài)京召开。习(xí)主席向大会发来贺信强调(qiángdiào),少年儿童是(shì)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,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。新征程上,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,聚焦培育共产主义(gòngchǎnzhǔyì)接班人(jiēbānrén)的根本任务,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,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、勤奋好学、全面发展(fāzhǎn)的新时代好少年。 截至目前,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援建的“八一爱民学校”已达到360所。这些年来,子弟兵(zǐdìbīng)情注革命老区教育(jiàoyù)事业,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。在部队援建下,许多偏远山区中小学(zhōngxiǎoxué)教学条件得到改善,国防教育形式(xíngshì)更加丰富,军地共建特色鲜明。 今天,让我们走进3所(suǒ)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聆听那些(nàxiē)子弟兵与红领巾携手谱写的暖心故事。 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 江西省宁都县(níngdōuxiàn)老溪八一爱民学校 “红井故事”续写(xùxiě)新篇 江西省(jiāngxīshěng)宁都县老溪八一爱民(àimín)学校校长卢国生(右一)在校园国防教育展室为学生上国防教育课。曾嵘峰 摄 江西省宁都县(níngdōuxiàn)老溪八一爱民学校校长卢国生,即将年满60岁。 “今年就该(gāi)退休了!”卢国生一边笑着说,一边又忙着规划今年学校的研学(yánxué)计划、交流活动,一点不像是将要退休的样子。 就在前几天,又有一批县里的(de)中学生(xuéshēng),来到老溪八一爱民学校(xuéxiào)的国防教育展室参观学习,还是由卢国生负责(fùzé)主讲。从宁都的红色历史,讲到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,再结合展室中的飞机、航母模型介绍我国国防和(hé)军队现代化建设状况,卢国生讲得声情并茂,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。 当被问到是不是经过(jīngguò)专业讲解培训(péixùn),卢国生爽朗地笑了:“我们老区人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。这间展室(zhǎnshì)就是部队援建的,这十几年来学校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,哪里需要培训呢!” 卢国生告诉笔者,2016年,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开始援建宁都县(níngdōuxiàn)第五小学老溪教学点。从那年起,这所小学就变了样——瓷板砖操场变成了塑胶操场,校舍(xiàoshè)修缮一新,教师们有了崭新宿舍(sùshè)。 挂牌“八一爱民学校”后,为(wèi)凸显(tūxiǎn)学校国防特色,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为学校建设了一间国防教育展室,并捐赠多款军事装备模型,让学生们对先进(xiānjìn)的战机、航母“触手可及”。 “我很羡慕老溪有这样一间展室,让我学(ràngwǒxué)到了很多关于武器装备的知识。”听了卢(lú)校长的国防教育课,宁都县(níngdōuxiàn)河东学校学生吴笑妍说:“作为革命老区学子,我们要关心(guānxīn)国防、热爱国防,把红色基因传下去。” 宁都县国防教育服务中心主任(zhǔrèn)张伟伟告诉笔者,国防教育展室建成以来,全县多所中小学师生都来这里参观学习(xuéxí)过。“这里既有国防知识(zhīshí)科普,又(yòu)可以参观武器装备模型,为我们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一块很好的阵地。” 由部队援建的展室,本身就是子弟兵(zǐdìbīng)关爱(guānài)老区学子的见证。在老溪八一爱民学校,这样的印记还有很多。 “这是(zhèshì)我们的‘小康井(jǐng)(jǐng)’。”走到一口井前,卢国生介绍,当年,老溪村还没有通自来水,学校用水靠村里(cūnlǐ)的公共水井(shuǐjǐng)。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援建人员得知后,很快协调在校园里打了一口井。“我们为之取名‘小康井’。”卢国生介绍,“小康井”背后就是校园的红色文化墙,记录着官兵为学校打水井的故事。 “当年红军在瑞金驻扎时为(shíwèi)群众打井,‘红井’故事流传至今。援建部队为我们(wǒmen)打的(de)井,就是新时代的‘红井’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的军队没有变,还是一样地为人民着想!”卢国生说。 海军潜艇学院(xuéyuàn) 山东省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 “蓝色情缘”跨越山海(shānhǎi) 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沂南县孟良崮(mèngliánggù)实验学校学生与海军潜艇学院学员交流。王永浩摄 海军(hǎijūn)潜艇学院的陈列室里,安放着不少特殊的展品。 政治理论教员仲光友把这些展品一一展示——有(yǒu)光滑的溪石,上面用颜料画(huà)着一艘潜艇;有采自山间的花与叶晒干后拼贴成的“树叶画”;有用黏土捏成的军舰,甲板上还有一排昂首挺胸的水兵(shuǐbīng)…… “这些都来自我们援建的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。”仲光友(zhòngguāngyǒu)说。 2018年秋,海军潜艇(qiántǐng)学院组织生长军官本科学员赴(fù)沂南县孟良崮东麓,进行野外综合(zōnghé)训练。训练间隙,学院组织部分参训学员来到孟良崮实验学校参观。 这所学校的(de)前身是1939年创办的岱庄抗日小学,与青年抗日先锋队、八路军第一纵队等渊源(yuānyuán)深厚。如今,红色教育是该校的一大特色。拓新教室里,墙上摆满了根雕(gēndiāo)、树叶画、泥塑等用孟良崮当地自然材料制作(zhìzuò)的创意手工品,其中一排石头画格外引人注目。 “每年我都会和校长骑三轮车(sānlúnchē),拉着学生到附近的(de)雕窝山河溪边捡(jiǎn)石头。”负责红色校本课程教育的教师(jiàoshī)王绪堂说,他们将捡来的石头带回学校,带着学生们在上面画天安门、画坦克、画飞机大炮,画孩子们对国防的想象。“这是20多年前学校实践课堂的一项创新,后来成了传统。”王绪堂告诉学院官兵,“我们(wǒmen)这里虽然条件落后,但这种情怀(qínghuái)必须传承下去。” 学校浓厚的爱国氛围令学员(xuéyuán)们深受感动(shēnshòugǎndòng),但看到相对简陋的办学条件,他们心里不是滋味。 “我们决定尽己所能帮一把。”在学院党委(dǎngwěi)推动下,他们(tāmen)与孟良崮实验学校签订了援建协议。2019年,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卡车驶上(shǐshàng)雕窝山,为这所红色底蕴深厚的校园注入“蓝色力量”。 也是(shì)从那时起,学院开始定期组织安排专家教授到孟良崮实验学校(shíyànxuéxiào)开展国防知识讲座。第一堂课,就是由仲光友讲授的《蓝色海岸线》。 “讲到人民海军的发展(fāzhǎn)历程等内容时,学生们格外(géwài)关注。”仲光友说,“很多学生是第一次了解到海防事业的重要性,对远海(yuǎnhǎi)、军舰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” 2023年4月,学院邀请孟良崮实验学校师生代表(dàibiǎo)来到(láidào)院里参观见学。王绪堂告诉笔者,现在在学校的多媒体课上,学生们还经常播放2023年去青岛(qīngdǎo)研学的纪录片,“怎么看也看不够”。 笔者从学院了解(liǎojiě)到,新一批赴孟良崮实验学校授课的教员近日正准备(zhǔnbèi)出发。“蓝色情缘”激发学生爱国情怀,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他们(tāmen)的美好未来。 武警山西总队长治支队 山西省武乡县(wǔxiāngxiàn)蟠龙镇蟠龙小学 “大(dà)手小手”紧紧相牵 武警山西总队长治支队官兵来到(láidào)蟠龙镇蟠龙小学开展交流活动。孙烨摄(shè) 太行(tàixíng)腹地,书声琅琅。 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蟠龙小学,一群“小小讲解员”正在为周末的研学活动做准备。他们身穿(shēnchuān)灰色的八路军军装(jūnzhuāng),整齐系着(xìzhe)红领巾,背诵着解说词:“黄崖洞保卫战胜利了,这次战斗(zhàndòu)取得了敌我伤亡6比1的辉煌战绩……” “孩子们(men)对(duì)世界充满好奇,因此我们注重引导他们以实践的(de)方式认识世界、理解国防。”武警山西总队长治支队宣传保卫股股长李卓鹏说。 武乡县蟠龙镇,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驻地,著名的(de)(de)蟠龙围困战就发生在这里。同为太行精神的传播者、继承人,武警山西总队长治支队(zhīduì)与蟠龙小学结成了对子,支援老区学校建设。 李卓鹏介绍,在共建活动中,他们鼓励蟠龙小学学生(xuéshēng)与官兵(guānbīng)一同到本地(běndì)红色场馆担任义务讲解员:“支队通过这种形式,让官兵了解驻地革命(gémìng)历史。邀请小学生参加活动,与官兵一起探讨如何优化讲解内容,双方都有很大收获。” 援建工作开展以来,支队还(hái)帮学校建设红色文化长廊、英模路、红领巾(hónglǐngjīn)光荣榜等设施。长廊下,“关家垴打得(dé)好”“小英雄崔振芳”等一个个故事,成为学生们日常练习讲解的内容、作文演讲的素材,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爱国爱军的情怀(qínghuái)。 “武警部队对我们的帮助,不仅是援建设施,更给孩子(háizi)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(bǎngyàng)。”蟠龙小学教师陈莎莎说,自从武警官兵来到学校上国防(guófáng)教育课、邀请学生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,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 李卓鹏介绍,支队遴选“优秀教练员”、军体骨干(gǔgàn)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,每年借助军营开放日(rì)、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邀请学生走进(zǒujìn)军营,与官兵一同叠军被、站军姿、唱军歌。 “部队官兵整齐划一、令行禁止的作风,让同学们深受触动。参观回来以后,很多同学的被子(bèizi)都叠得比以前整齐多了。”陈莎莎说(shuō)。 “蟠龙小学是寄宿学校,学生(xuéshēng)来自不同乡镇,部队(bùduì)团结友爱、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,对他们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很有帮助。”支队保卫干事杨耀庭介绍,作风培育是他们援建(yuánjiàn)的内容之一。 支队利用(lìyòng)学校寒暑假时机,选派(xuǎnpài)优秀带兵骨干向教师传授部队“带新促(dàixīncù)老、谈心交心”等经验,助力一批批“懂管理、会(huì)帮教(bāngjiào)”的教学骨干走上教学岗位。“自蟠龙小学挂牌‘八一爱民学校’以来,我校已有11名教师获评县‘教学能手’,70多名学生的征文、绘画作品在山西省获奖。”蟠龙小学校长李玉鹏说。 来源(láiyuán):中国军网-解放军报
走进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聆听子弟兵与红领巾的暖心故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